陈加养
“我们可不可以将中式传统建筑简单理解为,一种在中国各地域习俗、信仰等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建筑形态?”这是第二届福州古厝营造与修复职工数字应用技能竞赛榜首陈加养对于采访时的回答。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艺术,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记录了历史的沉淀。然而,一提到中式建筑,人们的脑海中往往只会浮现出鞍马墙、青砖白瓦、榫卯结构等经典元素。实际上,这些只是中式建筑丰富面貌的一部分。在福州地区,除了常见的寺庙和宗祠,坊厝、塔巷、合院、庄寨、会馆、廊桥等同样是福州传统古建筑的组成部分。
陈加养,作为经验丰富的城乡规划设计专家,曾成功领导了福州福街、永泰瀑布林,以及南平邵武的肖家坊、卫闽迷宫小镇、故县村等地的城区提升改造项目,这些项目至今仍在使用中,并且很多已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在改造项目的过程中,陈加养和他的团队首先深入研读史籍、县志、地方志等文献,挖掘历史亮点,提炼地域文化特色。他们认为,建筑不仅是文化的空间载体,每一个村寨的形成都有其必然性和独特性。遗憾的是,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缺乏对传统建筑传承与保护的自豪感。通过整体的提升改造,不仅使地方特色更加凸显,环境更加和谐,居民生活更加宜居,而且通过旅游业或其他产业的带动,使得庄寨重新焕发生机。
在讨论数字技术在古建筑领域的应用时,陈加养表示,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如何有效应用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在传统建筑领域,数字技术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观众都能欣赏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这种美和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文化得以永久保存,不仅丰富了个人的经历,也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增添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