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牙白象》重新构建和理解文化的传承

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文/吴乐天 2024-01-13

一方青田白粿石的《六牙白象》钮章,姚仲达作品,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展览前,被收藏家以50万元高价购得,引发业界的哗然与热议。


50万元,这件价值不菲的“福州工”钮章,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让人愿意重金收藏呢?带着好奇我们走进姚仲达工作室,尝试解读并解开问题。


“莲花铺陈象背上,似一朵轻盈的祥云;象身躬卧大地上,如一座宏伟的大山;象首低伏,象牙合拢,唯有吸取天地灵气的象鼻 微微蜷起,包容万有的姿态,至善至柔,一见之下,令人生慈悲心、欢喜心。”这是韩天衡老师给的作品评价。无论艺术价值,还是人文价值,这件作品,即使放到钮雕艺术历史大背景下考量,也属上乘。


《六牙白象》 青田石 姚仲达作


六牙白象,何方神物?在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生人间时,骑乘六牙白象。它性情温顺,是菩萨的化身,代表了慈悲的力量。因“象”与“祥”谐音,所以传统认为“象”有祥和、吉祥之意,能给人们带来祥瑞、和平与幸福。


据说释迦牟尼降生时,池塘中突然生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更让人奇异的是,他的舌根又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白莲之中还端坐着一位小菩萨。又因佛教徒相信“诸天人民以至娟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因此莲与佛教紧密相联。


极品钮章雕刻,对原料要求也是极致的。既要满足技法创作,把玩触觉感受,石头质感和外形尺寸,一样不落;又要满足挑剔的视觉感官,色彩和造型审美也要独一无二。


为了挑选到合适的原石,他特意拜托宁波的朋友帮忙,几乎挑花了眼,最终作品选材青田桃花白果石,由一堆原石切出最好的一块章料,材质晶莹玉润,整体四方规整、比例匀称。


上好的原料,以其自身的优越感,将创作的压力传导和转移给雕刻师。以对天赐之物的敬畏之心,姚仲达老师确定主题“六牙白象”。


从经典中汲养,深研佛教故事,延伸引用设计,这是姚仲达的强项。禅宗文化里,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佛与莲花是如此的密不可分,最常见的就是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台上。


但姚仲达想大胆尝试新的结构设计,既得将“象”与“莲”结合,又得让作品表述增添神秘色彩,从同类作品中能脱颖而出。他将莲花置于象背之上,莲花与象背相依而生,绝美盛开娇艳无比。六牙白象面相慈祥,象身呈跪伏姿势,温顺如斯。


《六牙白象》细节图


雕刻技法上更是用心致巧。象首俯地内扣,凝神垂目,象鼻仿似虬枝般有力伸展,象耳舒展似菩萨耳线。象牙与身体一侧的负空间,均用方线条表现;象臀腿线条大量运用圆刀表现,象尾拉长做线条延伸处理,增加美学线条动感,一只灵性神兽形象跃然眼前,细节之处足现功力。


作品有着文人画般静气和雍和,佳作已成,静待知音。《六牙白象》一推出,宁波一收藏家便果断出手,重金50万拔得头筹,转身提货深藏私阁。


当姚仲达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展览前一天布展时,馆长重点提到没见着《六牙白象》。大家感到婉惜明日参观者不能一睹《六牙白象》,一致认为必须请回作品参与展览。联系藏家征求意见,但不巧其主人出差不在家,几番沟通后,对方让其孩子明天将作品送来现场。于是,展览正中一个柜子特意空出来,静等作品明天到位,技易成而意难得,当一件作品能够被赋予艺术的独特性、传承性,它的使命和用途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来这个孩子是《六牙白象》未来的真正主人。这位收藏家购得作品,是为了给他当“传家宝”之用。收藏家认为,艺术品的最重要的价值是在于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其次才是其经济价值体现。他告诉孩子,50万这个数字绝对是值得的,艺术作品是家族精神的载体,一代传一代,就像传承企业品牌精神和文化一样,需要成员用心去感受去感悟去珍惜去守护。


收藏家这一番诠释,打破了外界以“50万”为《六牙白象》定价的小格局思维,其收藏价值远不止于此,所载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也让“传承”这一词显得无比接地气。


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中国人一向注重家风的传承、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教养。优秀的家风文化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是价值养成的思想养料和特色范本,都蕴含着对下一代的美好祝愿和期许。千百年来,为了传承这样的精神,承载这些文字的媒介换了又换,始终没有变的是刻在血脉里的那道精神。


如果把这样的精神比喻成一团火,那么雕刻师们妙手下的作品就是传递这火种的火炬,即使年代再久远,历经无数的子孙后代,也能让这火不熄不灭,甚至燃烧得更加热烈,这就是文化的“薪火相传”。


让艺术去记录文化、传承文化是一个艺术家最高远的艺术使命。不重复前人,不具象描摹,是创作者从自身生命根性传出的,无可替代的心灵映射,对有情生命的体悟与迹化。


从艺术品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作者的人品、精神、思想,这种深层次的内涵,是商品大潮冲击下的快餐艺术所不具备的。作品如果缺失其文化内涵,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暗淡无光。


只有扎根于深厚的文明土壤之中,更加充分地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以优秀精神文明的源头活水滋养自己的作品,才能让艺术品显示出持久的力量。


因此,好的作品不止有经济价值,它还包含了作者人文精神的寄托、哲学思想的折射,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盖在它身上的,那赤裸裸的明码标价。


\ | /


姚仲达,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篆刻学会理事,授聘杭州金石全形拓非遗中心印钮艺术研究所所长,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福建商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福州市工艺美术技术学校雕刻艺术专业老师。


现任福建省雕刻艺术文化协会副会长,罗源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华印石收藏学会名誉顾问,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福建东南拍卖、北京伯翰拍卖签约艺术家。


出版著作有:《寿山石大图解•古兽钮雕》《唯美•姚仲达精品集》《姚仲达印钮雕艺术》,主编《中国古代玺印钮制》《问石论艺姚仲达师生作品集》。作品荣获:第三、七、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百花奖”金奖与特别金奖,2006中国玉石雕扬州玉缘杯金奖,福建省“争艳杯”金奖,中国寿山石晋京大展金奖等。在全国专业书刊上发表十数篇钮雕学术论文,多次赴北京、上海、台湾、广东、浙江等地区举办作品展。